人物纪实丨娜瑟拉·凯奴-任凭世间纷扰,我自斗绝一隅孜孜不倦
来源:
|
作者:fangao
|
发布时间: 2016-09-01
|
2476 次浏览
|
分享到:
娜瑟拉•凯奴,一位内心的窥探者,有着对生命独特的见解,让一切平凡变得与众不同;有着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态度,没有什么能让她停下追寻的脚步。一走近她的工作之地,就像一个神秘斗绝一隅,能让人内心平静,细细刻画生命的奥秘。
凯奴走上雕塑之路是因为她喜欢手与泥土接触的感觉。她的作品主要是人像,她认为人像是最能直接体现人的方式。她尤其喜欢塑造戴高乐的头像。她认为戴高乐的头像很立体,塑造起来很有美感。
戴高乐也是法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领导人。2012年她创作了这个戴高乐的头像雕塑。令她意外的是,2014年,时值中法建交50周年,法国总统奥朗德将这个作品作为中法友谊之礼送给习近平主席。 1964年戴高乐促成了中法之间的建交,法国也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。奥朗德选择这个戴高乐的头像作为建交50周年之礼,也是希望表达中法友谊长存的愿望。
凯奴在遵义的工作室,常有络绎不绝来参观的人。有附近的居民,有远方的学者,也有为此特意过来、从事雕塑艺术的工作者。这场由法中交流促进会在全国组织发起的艺术的长征,正将艺术的魅力扩散至首站遵义的各个区域。
一位撰写过《土城十八帮》,以及出版过数本书籍的作家陈云坤先生,对凯奴的作品赞叹不绝。他说,令他佩服的是雕塑者在工作时对作品那种孜孜不倦,然后胸有成竹的心态,对待简单的泥巴,她就是有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,能让它顷刻之间富有生命。人只要认真,泥巴都能玩出花样。如果他写作时能有凯奴这种感觉,他的书一定会写得很好,出版很多。
同行的艺术家阿兰先生也对凯奴的作品称赞不绝,他说这真是很神奇的作品,凯奴是非常了不起的创造者;他把人的五官,面部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、栩栩如生。阿兰揪着自己的脸侃侃而谈对作品看法时的表情,让小编无比佩服法国艺术家对艺术的那种敬仰感,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。
从这些作品完全可以看出创造者的一种心态,对艺术不是好高骛远,而是脚踏实地,贴近生活,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每个雕塑做得如此传神,像是赋予生命的过程,神圣而又美妙。
凯奴眼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,她常常说这个非凡的民族所拥有的卓越的历史,让她迫切地想要去发现另外一个维度的中国。一个贵州省让她看到既优美秀丽又深沉厚重的中国,而遵义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。所以她把自己浸入中国绚烂的历史中,刻画出了贵州饱经风霜的农民、天真活泼的童真小孩、以及历经岁月的中国最后一代“袍哥”
娜瑟拉•凯奴简介